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 一九八四 - George Orwel

     好的作品不是隨著時間這條巨河所慢慢被人遺忘,而是隨著時間慢慢洗鍊出其光芒,一九八四便是屬於這樣的小說。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這口號貫穿了整部小說,這三句話字面上看起來互相矛盾,戰爭產生了殺戮,怎麼會帶來和平呢?我們擁有不受限的選擇去做想要做的事情,怎麼會是受到束縛的奴役?沒有知識的我們,怎更可能會有力量來為自己帶來幸福呢?而這些字句的推敲,以個人角度出發當然是荒謬至極的矛盾語句,但從掌權者的角度看,可就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戰爭即和平,戰爭雖帶給人民苦痛,然而對外戰爭能凝聚人民的情感、穩定國內政局;自由即奴役,當人們追求自由時,個性化便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掌權者喜歡泯除這些自由,將自由框架於一個思想範圍時,所謂的自由也就成了思想的奴役,就像迷宮裡的老鼠永遠繞不出外頭來;無知即力量,政府不喜歡太聰明的人民,只喜歡聰明到剛好夠他們操弄的人,所以人民不必學太多,只要專注在工作上以事生產就好,而且該工作必須被分割到你不清楚政府到底要做甚麼,就像現代連鎖餐飲店常用的SOP,怕你知道太多,那麼政權就有危機了。

   
        這些語言上的思考藝術,在書中被稱為「雙重思考」,在書中是這麼描述的:

知與不知,知道全部真實情況而卻扯些滴水不漏的謊話,同時持兩種互相抵消的觀點,明知它們互相矛盾而仍都相信,用邏輯來反邏輯,一邊表示擁護道德一邊又否定道德,一邊相信民主是辦不到的一邊又相信黨是民主的捍衛者,忘掉一切必須忘掉的東西而又在需要的時候想起它來,然後又馬上忘掉它,而尤其是,把這樣的做法應用到做法本身上面——這可謂絕妙透頂了:有意識地進入無意識,而後又並不意識到你剛才完成的催眠。即使要了解「雙重思想」的含義你也得使用雙重思想。

這敘述有沒有在生活中似曾相識的感覺? 相信大家都在電視上見識過,政府官員使用雙重思考的威力,把黑的講成白的,把壞的講成還好或者是好的,反正謊言只要多講幾次,大家相信後,便成為事實了,因為歷史或回憶是建立在集體記憶上,只要知道真相者是少數,便永遠不會被發現事實的謊言。把人們是非善惡的尺,用語言給模糊掉,那麼惡便不會存在,善也會變成呃,真理無法伸張,就算你說出了真相,但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眼裡視為謊言,便會被駁斥為謊言了,而你會選擇為了安逸的現狀選擇噤聲,還是會選擇為了真理而挺身而出呢?即使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話,也願意?以下是我在書中很喜歡的話,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的自由,就是可以說出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

「在遮陰的栗樹下,你出賣了我,我出賣了你。」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個人談貨幣 〈貨幣的非國家化〉

人們需要貨幣,並不是累積越多貨幣能帶給我們越多的快樂,而是它是作為人們之間物品交換、價值儲存的媒介,因而人們才需要、想要貨幣。

對於現在市場上所有流通的貨幣都是以政府壟斷發行為唯一方式,看完了海耶克的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我有很大的啟發。為什麼我們不能依靠市場的力量,來發行民間貨幣來使用呢?有人會說,那麼發行銀行亂印鈔票怎麼辦?那只能說,我們身處於單一貨幣壟斷的時間太久,思維也就僵化了。由於去除壟斷化的限制,每間銀行都能發行自己的貨幣,依靠自身的商品籃子和數量控制維持本身貨幣的價值,雖短期內,不難免會有些銀行發行的貨幣貶值、崩盤,但長期競爭下的結果,人們將會擁用價值最穩定的貨幣,因為不會在有由於政府壟斷發行下,濫用貨幣政策所產生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此外,自由化的貨幣可以打破國家與國家的疆界,若各國都使用許多購買力相近的貨幣作為計價單位,那麼各國間的金錢流動便不會有所謂的匯兌損失,當經濟體系破產時,該體系內的資產不會隨著單一和該國貨幣掛鉤,而大幅貶值,反而是有其他貨幣可以做為穩定的計價標準,形成穩定的經濟體系。

原本由國家壟斷的貨幣,其價值幾乎是與其國家生產力有相當正向關係,固有相當一定價值隱含著其資本累積,將國家的壟斷權打破後,隨著民營貨幣的使用範圍擴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可以使的每一國資本產能對貨幣的影響力,降到最低,相對地可以使其他資本累積較弱的國家,各國同質性的工作實質所得均質化,進而提升全球人民的生活水準,而全球經濟體系也會較注重實質的經濟成長,而非現代金融套利般對經濟無實質貢獻的行為,但這一天到來,似乎是很難啊。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理論的誤用 -- 台灣政經與凱因斯


任何立意良好的東西只要給錯的人使用,便會產生與原本初衷相反的結果。

就如同凱因斯原本理論上是要以政府為火車頭,解決蕭條時期人民對於經濟的不安,然而,理論的前提是要套用在正確的角色上才能確立良好的功效,並不能一體全部適用於全部經濟體。

例如台灣政治圈的組成成分,是無法期待理論能達到應有效果,反而容易被政治人物誤用以擴大內需的名義,用老百姓的稅金進行各種無效的投資,所產生的乘數效果最後通通都進入到政治人物與其關係良好的商人口袋裡了,然而實際產出的結果並無法對國民做出有效貢獻或達到幫助長期經濟成長的效果,舉債都舉給那些肥貓當作揮霍的本錢,而我們的競爭實力便慢慢被這些人掏空了。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心得] Pink Floyd - The Wall




不知為何,專輯總是偏向喜歡聽一長串內容層層堆疊的搖滾歌劇。從Dream Theater的SFAM開始接觸,不經意地常在他們出的Bootleg的歌單上出現翻唱Pink Floyd的歌,開啟了我聽Pink Floyd的動機。而第一次接觸Pink Floyd的專輯,便是最最沉重的The Wall,但在此提醒The Wall與其說是Pink Floyd的專輯,或者不如說是團員Roger Waters的自傳,風格和之前的Dark Side of the moon有質上的明顯差異。

在整張專輯裡面,我們可以聽到專屬於那時代的聲音,60和70年代整個西方世界的縮影,生長於兩次大戰後所謂"Baby Boom"時代的微觀寫照,當時仍存在著共產主義,或者說極權主義的國家,主角Pink一出來便是以為基調的樂團主唱,用歌聲煽動群眾的心靈,影像充滿的集體主義的激情與崇拜(槌子和軍裝與Nazi旗的意象)。裡面描述了當時的教育問題和Pink Floyd自身私底下樂團生活的遭遇,相當的有批判性,此外音樂也相當好聽,只是第一次聽會非常非常抑鬱。

其中,讓我相當感同身受的是,牆,這個意象貫穿了整張專輯,描述著人們生活總有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和衝突,而這些事情便形成了一塊塊將自身與外在隔絕的磚頭,終而形成一座牆,逃避外在以保護自己免於外在的傷害,無數的荒唐事只是麻痺自己活在這現實的恐懼,然而當我們重新走出牆外面對這社會、這現實時,這會不會使我們再度崩潰?而會不會又是另一座牆的豎立的起始?就像專輯尾和一開始即細微的歌詞所說,這會不會是個無限迴圈,Isn't this where I come in ? Waters沒說得很清楚,但也十足讓人明白了結果。

推薦曲目:
Comfortably Numb 
(公認最佳SOLO,聽起來真的會讓人如有吸麻藥般飄飄然的感覺)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簡單直接的歌詞,表達對教育體系的"機械化" ,最嚴厲的抗議,MV畫面相當震撼)
Good Bye,Cruel World.
(短短一分鐘的小間曲,充滿著對社會與這世界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