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無情者的仁慈 -- Gordon Tullock -- 節選



      在我們所觀察到的重分配類型中,都市更新計畫是另一個明顯、甚至聲名狼藉的例子;而另一個顯著的例子,當然就是受政府輔助的公立教育制度。後者是在當重分配使得財富流向大學層級的有錢人手上時,情況會特別明顯。整體而言,能夠上大學的學生,尤其是能獲得獎學金的人,它們都有相當的天賦,所以能夠進入大學,獲得終身所得高於平均水準的生活。而在納稅人繳納的稅金的輔助下,他們又得到了較原本預期更高的所得。如果我們在看看其他中等或初等教育的學校,就會發現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著相同的問題。首先,財富是從社會上沒有生育孩子的人手中,轉移到了有孩子的人手中,當然更不必說,還是轉到了那些孩子手中。
     
其次,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即便是在初等教育這個層級上,對於教育的支出也有很大的差異,而這取決於先天的基因和家庭環境。所以,在真實情況下,具備了終其一生都獲得高所得的天賦和背景的人,他們用於教育的投資報酬率,當然會遠遠高於不具備這兩個優勢、因而可能會很貧窮的人,卻只得到最少的利益,所以我們使普通的市民更加富有,而貧窮的人更加貧窮。

      這些例子只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中的一小部分。顯然,在大多數的民主社會中,就現實意義而言,窮人從社會中得到的被移轉財富相對是很少的,雖然移轉的財富並不是零。儘管透過政府的行動重新分配了大筆金額,但是這種財富的重分配,大部分是在所得中等的人們之間轉來轉去的。這些轉移產生的理由非常顯而易見。獲得這樣的移轉是一種理性的資源投資,而且人們確實也投入了自己的資源。就任何意義而言,這個現象之所以驚人,唯一的原因就是它並未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幾乎所有關於所得重分配的一般討論,都按指財富通常從富人手中流入窮人手中。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相較於中產階級之內所進行的所得重分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關重分配的討論,往往都集中在財富從富人轉移至窮人手中這個非常微不足道的現象之上,而忽略了更嚴重的現象:所得中等的團體之間來回進行的重分配。

                                       節選至〈無情者的仁慈〉 ---  Gordon Tulloc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