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s identity : 不管在任何時間點,沒有人想要持有貨幣。意即,貨幣只有交換媒介的功能,如同以物易物的經濟體系一樣,供給商品會自動產生自身或其他商品需求,因此沒有所謂的生產過剩問題。
Say’s equality: 可能在某些時期會有不均衡(disequilibrium)的情況產生,例如對商品的總需求少於總供給,但是市場的力量會使供需達到均衡。
b. Say’s Law的概念並不是由Say發想的,主要是由重農學派學者發現,而繼承重農學派思想的Adam Smith在其著作Wealth of Nation有寫到相關概念。(Spengler ,1945)。James Mill其著作”Commerce Defended”有與Say’s Law相近之內容 (1807,離Say’s的第一版Traie相距1803),在第二版的Traie(1814),Say才在其書中詳細的說明Say’s law的邏輯。
c.作者將對於Say’s law的濃縮成八大法則。
一、一個社群的購買力(有效需求)受限於他的產出,因為生產提供了人們能夠消費的方法。
二、當產出提升時,支出增加。在此購買力並不等於實際的購買,而是有能力購買,人們通常並不會將所有所得用於消費。這告訴我們人們生產更多東西的,等同人們消費更多東西。
三:等量的投資支出會創造比等量的消費支出更多有效的刺激。
四、不管時間多長,社群總會為增加的產出找到需求,即使增加的量很可觀。(因為產出等同於購買力)
五、文中沒看到,消失惹T_T?
六、商品的生產比起貨幣的供給,是決定主要需求的力量。貨幣能使商業運轉,但非決定其能交換商品數量的因素。(持用貨幣僅是為了消費商品,人們不會窖藏貨幣,有了貨幣便會立刻拿去換商品,以免購買力損失)。
七、任何一個市場的商品產生超額供給必然牽扯到另一個商品市場產生超額需求。資本會從生產過剩的市場轉移到有超額需求的市場,從事生產,彌補不足的產量,使兩個市場都達到均衡。(James Mill,James Stuart Mill的老爸,是最先使用Supply creates demand的人,強調只有可能部分市場產生生產過剩的問題,但不可能會有全面生產過剩的情況)
八、Say's law本身
d.Say’s law的遠見:非短期的失業或過度生產問題,而是在長期下,投資是增加成長的最好方法。(供給面學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